
1988年參加現(xiàn)代采礦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紀念留影
新中國成立后,百業(yè)待舉。煤礦生產是較早得到恢復的領域。1951年召開的全國煤炭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開辦學校,以造就大批技術干部,適應煤礦建設的需要。10月 10日,我校的雛形—洪山煤校應運而生。因缺乏師資,1952年,我從煤炭工業(yè)部調至洪山煤校任教。
洪山煤校建校初期條件艱苦,但無論是教職工,還是遠離家門的學生,都抱著“越是艱苦越革命”的信念,滿懷激情,投入到緊張的工作、學習中。當時煤校雖是中專,但課程設置齊全。教師隊伍素質較高,不僅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且大多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敬業(yè)精神。同學們學習認真,除了就餐、休息和規(guī)定的活動外,幾乎將全部時間用于學習,準備畢業(yè)后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洪山煤校辦學時間雖然不長,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在老師們辛勤的教導下,同學們追求進步,刻苦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專業(yè)基礎。
1953年,為辦好學校,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yè)部煤礦管理總局決定將學校遷往著名的煤炭生產基地—安徽淮南,并更名為“淮南煤礦工業(yè)學?!保ê喎Q“淮南煤校”)。學校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開始了在淮南的創(chuàng)業(yè)時期。
遷校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淮南煤校在教學、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逐步走上正軌。老師們忘我工作,精心施教;學生們滿懷激情,認真學習。
1954年,學校確立了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任務,繼續(xù)深入貫徹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要求全體教師把充分備好課、爭取上好每一堂課,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全體工作人員勤勤懇懇,刻苦鉆研,千方百計提高教學質量。
新中國成立前,我在工廠里搞過繪圖工作,按我的理解,技術人員制圖識圖是一個必備的技能,會畫圖、會看圖才能勝任技術工作。當時,讓我教制圖課,因為我有這方面的經歷和技術,我認為制圖這門課必須與實際相結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最初,上課前一天晚上我都要畫教學掛圖,一直要畫到半夜。授課內容都要畫出來,線條啊、粗細啊都有嚴格的要求。我就考慮,能否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不是誰上課誰畫,而是畫一幅圖把它復制出來、裱起來,誰上課拿著用就可以了。確立了這樣一個目標,我們就開始白天講課,晚上畫圖。
記得當時的制圖教研室,就 3位老師上課,白天上課,晚上畫圖,要把掛圖都畫出來,能有百十來張,按著教學大綱,前面一部分畫的是畫法幾何,后面一部分畫的機械制圖。那是相當耗費時間的,每天幾乎都要畫到晚上 12點以后,同時還要準備第二天上課的內容。就這樣,按照教學大綱,整整畫了一年,我終于把這套教學掛圖畫出來了,還繪制出一套完整的并可以復制出藍圖的底圖。當時學校教務處處長周開源到煤炭工業(yè)部開會時,曾重點匯報了制圖教研室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與表揚。這在當時煤炭系統(tǒng)學校中乃是首創(chuàng),大家都感覺很了不起?,F(xiàn)在回想起來,在師資力量匱乏、教學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能投入這么長時間,自制完整的教學掛圖,實屬不易。后來煤炭工業(yè)部所屬的院校,都來我校復制這套掛圖,都用咱們的這套掛圖講課,所以那時淮南煤校在部里名聲大震。在我印象當中,這套手繪掛圖比全國公開出版的教學掛圖還早了兩年。
此外,為配合教學進度,我每天都畫出一張機械圖來,然后貼到制圖教室走廊的櫥窗里,學生一到下課時間,就到走廊里三五成群地觀看,切磋琢磨這到底是什么形狀,這樣,就起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大家把那個欄目叫“識圖”,根據教學進度,每天一換。當時我是教研室主任,就帶著老師們一起做。
我是這樣想的,新中國成立前我在工廠工作過,知道技術員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看圖,只有把圖看明白了,你才能做好后面的工作。因此,作為工科院校的學生,制圖是一項看家本領,你要想當技術員、想吃這碗飯,有這個本領你才能搞好工作。那時制圖課總計100多個學時,一星期最多兩節(jié)課或者四節(jié)課。機電專業(yè)學時多一些,采煤、測量專業(yè)相對而言學時就少一些。課時那么少,還得掌握一定的看圖、畫圖技能,學時是不太夠的。我就經常想,我要是每天能讓學生擠出10分鐘,那一個星期就是一個小時,要是一個星期學生能在這門學科上多花一個小時的話,效果肯定會好,所以我就想強化識圖訓練,每天在授課時激發(fā)學生的看圖興趣。我晚上把它畫出來,第二天學生都跑到走廊看一眼,看不懂就下午再去看。這個“一天一圖”,對學生而言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
煤炭工業(yè)部曾于1955年和1956年,分別在淮南煤校、合肥礦院舉辦了兩期制圖師訓班,都任命我為班主任,并負責講授制圖課程。
1957年暑假,我們夫妻倆調入濟南煤校。1958年,學校升格為山東煤炭工業(yè)??茖W校。因此,制圖課也必須按大專院校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我請學校安排木工師傅,用三合板制作了 100塊黑板,我們夫妻倆沒顧上休息一天,用了整個暑假,按照新的教學大綱,制作出一套完整的教學掛圖,為隨后的教學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此,在學校全體教師大會上受到了教務處處長郭春萱的表揚。
我這個教書匠的本能,就是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學生們都說閆老師尤其嚴格,畫不好真挨批。我上課的時候,開學一個星期之內,就把學生的名字都記住了。我的辦法是,新生一上課就要求課代表必須排好每個學生的座位,不出一個星期就能都記住。誰上課沒認真聽講,我馬上就提示他,學生們都很驚訝,老師剛給我們上課就能記住我的名字,都很驚喜、佩服。通過這個辦法,學生們上課都很用心。
我的想法是,孩子們上學不容易,而且教書是個良心活。既然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了,你教這個課總得對得起家長、對得起學生。所以上課我會盡最大努力,但你得好好聽,必須好好完成作業(yè)。我布置的作業(yè),沒有學生完不成的情況。每次上完課,學生們都說,閆老師對我們是負責任的。這是我一生當中,自己認為很自豪的一點。
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要在教學、課程和教法的研究上多下功夫。教師要把所講授的這門課程、這本教材完全吃透了,再傳授給學生,要把教書育人當作事業(yè)來做。言傳身教很重要,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得率先垂范。就拿我教的制圖課來說,如果一名教師本身沒有過硬的制圖能力,你就沒有說服力,無法教好學生,你說他哪點做得不行,就需要給他做示范,教給他怎么做,才能使他學會、掌握、受益,才能對你服氣。
在學生生活方面,我也給予力所能及的關照。譬如,上課的班級,哪個學生生病住院了,我們夫妻倆都會買點水果、營養(yǎng)品去醫(yī)院探望,學生們都很受感動,畢業(yè)多年后的同學聚會還時常提起。記得有一名學生患了肝炎,學校怕傳染,不讓同學們去探望,擔心回來再傳染給別人,知道這個情況后,我對夫人說那咱倆去看看,咱不怕,反正到那兒有隔離衣,大家都不去探望的話,學生會感覺太孤獨了,給他一點溫暖吧。學生離開父母,獨自在外求學,不容易,當老師的理應多關心他們。
選自《科大故事②》(2018年12月出版)(講述:閆宗林 整理:田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