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悅希,機電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2016-3班學生,中共黨員,大一至大三學年學習成績及綜合成績均列專業(yè)第一,現(xiàn)免試推薦至山東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三年來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等省級以上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獎項27項,作為負責人獲批并完成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論文2篇,申請專利4項;獲評全國大學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真情實感”志愿者、山東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優(yōu)秀學生、山東省優(yōu)秀學生、“孫越崎”優(yōu)秀學生、山東科技大學優(yōu)秀學生標兵、優(yōu)秀教學信息聯(lián)絡員、科技創(chuàng)新拔尖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學校2019年度“十大優(yōu)秀學生”評選中,莊悅希憑借其優(yōu)秀的成績和突出的技能榮獲“十大優(yōu)秀學生”榮譽稱號。
勤學苦練 持之以恒
大學伊始,在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專業(yè)感到迷茫和困惑時,莊悅希就暗暗篤定,機械便是她要選擇的專業(yè)。從第一節(jié)制圖課開始,丁字尺、圓規(guī)和三角板,就成了她最好的伙伴,一條條筆直而均勻的線,一個個飽滿又圓滑的圓角,成為她勤學苦練的見證人。在機械設計的課堂上,看著白板上精密的齒輪傳動、連桿機構的巧妙運動,成為一名優(yōu)秀機械工程師的夢想在她心中開始生根發(fā)芽。

莊悅希知道通往夢想的路上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不懈的努力,整個大二學年,她在十點半熄燈之前回宿舍的次數屈指可數,在自習室里學習到深夜已是生活的常態(tài)。莊悅希說:“有時候你知道你該回宿舍了,但是就是想把眼前的這道題做完再走,這樣學著學著,回去時就很晚了?!边@樣的日子固然很辛苦,但是她知道,“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青燈有味似兒時,一個個在自習室埋首讀書的夜晚,無論順遂亦或艱辛,都成了她大學中最珍貴的回憶。前三年平均學分績點92.66分,在專業(yè)208人中位列第一,獲得2017年度國家獎學金、2018年度校理事會獎學金、連續(xù)5次校級一等獎學金,推免至山東大學攻讀研究生……這是她用自己的努力交出的一份答卷。
以校為家 肩負責任
大一時,因為良好的群眾基礎,莊悅希被選為山東科技大學第二次學生代表大會代表,作為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與紐帶,代表廣大學生群體,為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出謀劃策。當看到手中的代表證的時候,莊悅希覺得既神圣,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去圖書館自習的時候,莊悅希就發(fā)現(xiàn)由于圖書館存包室的柜子太小放不進書包,屋內又只有一張小小的桌子,存包室的地上堆滿了前來學習的同學的書包,不僅不方便整潔,還存在著安全隱患,存包室的大門敞開著,雖然有監(jiān)控,但也不時有同學來找自己丟失的物品。莊悅希便想到,能不能在圖書館設立電子存包柜呢?這樣不僅能解決同學們書包無處可放的問題,也從源頭上杜絕了安全問題。就這樣,莊悅希將這個想法寫進了學生代表的提案中。

這個有意義的提案很快被學校采納,經過改進,圖書館存包室的地上不再堆著雜亂的書包,走廊內的電子存包柜也常常是“柜無虛包”,每每從圖書館經過,莊悅??偸怯腿欢鲵湴僚c喜悅。她說:“通過學生代表大會制度,在山科我找到了一種以校為家的感覺,所以更要肩負維護科大這個大家庭的責任,更多地為學校發(fā)展出謀劃策,讓母校變得更加美好?!?/p>
實踐創(chuàng)新 精益求精
在機電學院濃厚的科技創(chuàng)新氛圍中,莊悅希也對科技創(chuàng)新產生了興趣。翻著一摞厚厚的獲獎證書,莊悅希不禁感嘆,這些都是她三年多來科技創(chuàng)新生涯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每一張獲獎證書的背后,都有一段屬于她的寶貴記憶——
“第十四屆山東省大學生機電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競賽三等獎”,記錄著她第一次參加科技競賽的記憶。開始時的她稚嫩而青澀,常常想要幫著做些什么,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有時一個長鋁架,就能畫一晚,但也是這次經歷,讓她對科技創(chuàng)新有了初步的認識,開啟了她今后的科創(chuàng)之路。
“2017山東省物聯(lián)網創(chuàng)造力大賽一等獎”,這是她第一次作為隊長帶隊外出參加比賽。比賽前一天,她帶領著隊員在賓館一次又一次演練PPT,調試設備,懷著緊張而忐忑的心情進場答辯,抱回了她第一個省一等獎。

“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是她印象最深刻,也是付出努力最多的比賽。為了減輕機器的質量以獲得更好的性能,每一個螺絲釘的大小都要反復推敲:直徑是用五毫米還是四毫米?長度是要15mm還是20mm?就是這種追求極致、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讓她所在的團隊連續(xù)兩年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在備賽過程中,她曾作為戰(zhàn)隊代表,參與賽事官方拍攝紀錄片《機甲大師》的第一集《追夢赤子心》,在紀錄片中,當被問到困難時是否想過要放棄,莊悅希說:“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很多次掙扎著想要放棄,但誰不是一邊喊著要放棄,一邊咬牙堅持呢?”在設計研發(fā)登島機構的過程中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常常迷失其中,數日不前,虛擲光陰寸不能行的挫敗感是難以言表的,但她深刻意識到,這可能就是為學的常態(tài),科研的魅力或許就在于反思和探索。
就這樣,從開始對科技創(chuàng)新一無所知的萌新,逐漸奮斗成長,到后來成為團隊的隊長,莊悅希先后獲得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亞軍等29項國家級、省級獎項。
繼往開來 學以致用
作為負責人申請、獲批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訓練項目1項,并以優(yōu)秀成績通過結題驗收;以第一作者撰寫并發(fā)表論文2篇,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這些沉甸甸的論文刊登雜志和結題證書,也是莊悅希三年來努力的見證。

大三學年,莊悅希開始把主要的精力從參與科技競賽轉移到了理論研究,她在多次參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實驗室常用的3D打印材料PLA,其材料成本十分低廉,但是制成3D打印所用耗材后,價格卻十分高昂。同時,實驗室打印的部分模型僅作為實驗品,或在設計進一步完善后便被淘汰,這些被淘汰的3D打印件不僅占用實驗室空間,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莊悅希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設備,可以更好地解決耗材價格高、廢棄耗材難以再利用等問題。就這樣,她申請了一項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所設計的一種消費級熔融沉積型3D打印絲材擠出成型裝置,結構緊湊,體積小,操作靈活,價格低廉,可運用廉價的塑料顆粒或者舊塑料瓶等廢棄塑料品作為原材料進行打印耗材的生產,具有綠色環(huán)保和良好經濟性的特點。在被問到為什么會想做這樣一個設備時,她說:“我學機械的初衷,不僅僅是因為對于機械的喜愛,更是因為由于它存在,可以將人們從機械性、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因為它存在,可以提供給人們更加舒適和便捷的生活。”

“極限猶可突破,至臻亦不可止?!边@是莊悅希最喜歡的一句話,她知道,成為一名優(yōu)秀工程師的路上絕不會一帆風順,為學路上多坎坷,要有一顆敢于創(chuàng)造的心,去影響去撼動這個世界,一步不后退地堅韌地前行。(機電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