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為教學之本,我們學校有重視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課程建設一度走在同行前列。
我全過程參加了山東礦院兩輪課程建設。第一輪是1987~1990年,我作為地質系的副主任參與了地質系普通地質學的課程建設。在課程建設中,我們制定和完善了教學大綱、教學日歷、實習指導書等教學文件,完善了各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術水平,從而保障了教學質量。第二輪是1990~1993年,我作為山東礦院濟南分院教務處副處長參加了濟南分院的自動控制原理、化工系的煤質分析、社科部的中國革命史3門課程的建設,對課程建設的好處深有體會,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
1994年6月,國家教委高教司下發(fā)了“開展高等工業(yè)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的通知,并下發(fā)了“開展高等工業(yè)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方案(試行)”,其中對一般院校的教學評價包括教學條件、教學狀態(tài)、教學效果、自報特色項目4大部分共60個單項指標。通過自評工作,我們深感教學評價工作目的明確、意義深遠,不僅能使各高校更加重視教學工作,對于加強教學基本建設、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但我感覺試行方案總的來講不夠量化、可操作性欠缺。我們結合自評經驗,為了使評價工作統(tǒng)一化、定量化、定性化且便于操作,重新設計了礦院版的“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方案”。該方案共有76種表格、38個附件,把60個評價指標中的39個指標量化標準統(tǒng)一,把21個模糊指標中的17個指標基本量化、4個模糊指標定量化。
為進一步確認方案的價值和科學性,我1995年2月將其寄給國家教委高教司,高教司將此方案轉給國家教委“教學合格評價”專家起草組,負責的同志向我詳細詢問了有關情況后,認為我們的方案很有探討價值,可以作為進一步修訂評價方案的參考,我本人同時受邀請參加當年的教學評價工作,參與國家教委對天津理工學院及遼寧工學院的教學評價工作。在對天津理工學院進行評價時,發(fā)現該院由于建院時間短,教學工作中存在一些欠缺,教學體系較弱,我便把我們礦院兩輪課程建設的經驗介紹給他們,得到了好評,還與院領導成了朋友,后來時任院黨委書記馬福業(yè)同志在給我的信中這樣寫道:“山東礦業(yè)學院是‘老大哥’,各方面都有出色成績和豐富經驗……課程建設是我院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基礎建設,貴校早在80年代即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程建設,至今已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經驗,我們要老老實實地向貴校學習?!?/span>
受邀參與教學評價后,我們更加意識到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加大了課程建設投入力度,一些經驗至今都值得借鑒。我們今天講要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學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地位,擔負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而課程建設則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正在傳承下去。
選自《科大故事②》(2018年12月出版)(講述:徐榜榮 整理:宋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