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輝:我校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發(fā)布時間:2019-04-28 點擊: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不久,我校被批準辦計算數學專業(yè),而且我們準備辦計算機專業(yè),辦這兩個專業(yè),電子計算機都是重要的實驗設備。
那時候的電子計算機與現(xiàn)在的電腦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時沒有微型計算機,那時的計算機有多大呢?這么說吧,一臺計算機一般需要一間100平方米的房子來放置。
當時全國的計算機很少,我估計全國可能不到100臺。煤炭系統(tǒng)有一臺TQ-16機,在河北涿縣的地質局用來搞數據處理;山東省有一臺,還不是正式廠家生產的,是山東大學的汪嘉業(yè)老師帶領一群人仿照DJS-6機研制的,叫DJL-1機。
當時,很多人不知道電子計算機是何物,參觀電子計算機都要先交政審證明。1977年3月,我拿著學校的介紹信去山東大學計算機室,跟從汪嘉業(yè)等老師學習,時間差不多一個學期。1977年暑假期間,我又和張孝令、袁云耀一起去北京工業(yè)大學學習計算機編譯知識。兩次集中學習,對計算機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使校內教師對電子計算機有所了解,1977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在教務處主持下,我校舉辦了第一次程序設計學習班,由袁云耀、張孝令和我3人主講。
1977年11月13日,錢澤民老師從泰安來到濟南,到家里來找我,說:“老吳,杜亞伯從北京帶回一個消息:煤炭部的領導說,誰能找地方訂到計算機,煤炭部就負責出錢買。”
我一聽,說:“好啊,咱找地方訂!找汪嘉業(yè)老師幫忙?!蔽乙驉廴舜a,走不開,就把找汪嘉業(yè)的事交給了錢澤民,請他與汪嘉業(yè)老師聯(lián)系。
在汪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同上海無線電13廠簽訂了購買意向合同書,該廠同意賣一臺TQ-16計算機給我們,價格82萬元。
拿到合同,我和袁云耀、陸酉霞一行3人到北京找到了煤炭部教育司司長鄭昌榮。始料未及,鄭司長說:哎呀,是有這回事,不過現(xiàn)在情況有變化,部里只能出200萬元,只能買兩臺,所以部里決定先照顧重點學校,也就是中國礦業(yè)大學(當時名為四川礦業(yè)學院,在四川華鎣山)、阜新礦業(yè)學院,你們就晚一點再考慮吧。
我們合同都拿來了,怎肯輕易放手?于是大家積極反映我們學校的情況,反映我們的學科建設,反映計算機的事……交談間,又來了一位淮南礦業(yè)學院的老師,他也想買計算機而且也拿到了合同(從北京738廠購買DJS-154),計算機價格是54萬元。過了一會,阜新礦業(yè)學院兩個老師也到了現(xiàn)場,也是為計算機而來,可是他們對計算機的情況還不十分了解……
機緣湊巧,午飯的時候,中國礦業(yè)大學(四川礦業(yè)學院)來人說,電子計算機他們暫時不要了。當時他們正在徐州建校,打算建校兩三年后,再向煤炭部申請購買計算機,而且說他們要購買的是美國產的IBM 4341(當時價格為400萬元人民幣)。這樣,后來研究的結果是:煤炭部的預算200萬元專項資金,分配給我校82萬元、阜新礦院54萬元、淮南礦院54萬元。
回校之后,學校成立了電子計算機籌備組。我作為電子計算機組的發(fā)起人,任副組長,組長是臧桐村,成員有錢澤民、程勇、徐培福等。
為了讓計算機到校后迅速運轉,我們提前研究了相關資料,對工作進行了詳細分工,誰負責運算器,誰負責控制器,誰負責外部設備,誰負責軟件、內存、編程……大家既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又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學校為即將購來的TQ-16機專門建了一座機房,以及相配套的空調機房。
1979年11月,接上海無線電13廠通知,TQ-16機已生產出來,讓我們派人到上海接機。于是,計算機籌備組成員,再加上其他幾位老師、實驗人員到上海無線電13廠住了一個月左右,同無線電13廠的技術人員一起安裝、調試。由于籌備組成員事先通過一年多的閱讀相關資料,加上這一個多月的接機實習,所以機器運回泰安后(1981年),TQ-16機在山東礦院機房的安裝、調試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及時提供給數學師資班(七七級)和計算數學專業(yè)(七八級)的學生學習使用。
1980年,我參加出國考試,并參加了出國預備人員外語培訓;1981年下半年回校參加TQ-16機的安裝調試工作。機器調試完,我就出國了。計算機的工作就由其他同事負責維護使用了。
說起我們創(chuàng)辦計算機專業(yè)、購買計算機的往事,感慨較多的是大家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是領導的支持和大家的團結互助。
選自《科大故事①》(2016年9月出版)(講述:吳哲輝 整理:秦昌盛 信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