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我校一個公益團隊赴港頭小學組織小學生向西藏捐書,引起半島網(wǎng)關(guān)注,《半島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跟蹤報道。而這樣的事情,這支團隊已堅持了三年有余。三年里,他們四處奔波“化緣”,討錢、回收舊書和衣帽等,可謂是無一不收,又將所得全部物資捐至西藏。
三載春秋,盡管有過冷嘲熱諷,也曾面對誤解冷漠,但他們依然不辭辛苦,樂在其中。這支團隊就是我校“小螺號”對口援藏募捐組織。這個團隊因何成立,中間都經(jīng)歷了什么?這些,要從一封求助函說起。
源起一封求助函
2014年11月,我校收到了一封來自西部的求助函。
就是因為這一封求助函,牽動了我校志愿者的心,引得我校近千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其中,歷時三年,終于初步完成求助函的請求。這封求助函,來自于西藏一個小縣城……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仁布縣,一個小到在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縣城,就是這則求助函的發(fā)出地。種青稞和牧牛羊是當?shù)厝宋ㄒ坏氖杖雭碓矗又月浜蟮慕煌?,導致當?shù)厝说纳钯|(zhì)量僅僅是勉強滿足溫飽。我校志愿者徐永偉就是在這里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在一年的支教生涯中,徐永偉聽到最多一句話便是:“少讀兩年書,多下兩年地,早早回來種田比什么都強?!倍衔乃f的求助函,便是徐永偉發(fā)出的。
艱苦的條件尚可承受,而徐永偉最關(guān)心的還是孩子們的受教情況,求助函中,徐永偉這樣描述道:“我跟很多學生談過,在他們的口中,拉薩跟北京是一樣大的,一樣發(fā)達的,而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出藏區(qū),對于他們而言,外面的世界只能活在他們的想象之中,對于現(xiàn)在中國的、世界的變化他們都茫然無知?!钡谶@群令人心疼的孩子們中,偏偏出現(xiàn)了一個少有的大學生——羅布。羅布的出現(xiàn)讓志愿者徐永偉看到了一線希望。
但現(xiàn)實卻總是出人意料。這個小縣城僅有的大學生羅布的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母親也身有殘疾,再加上臥床不起的祖父祖母,家里上上下下都靠羅布的哥哥一人苦苦支撐,有時家里幾乎無米可炊。面對同胞兄弟,徐永偉決意做點什么,哪怕杯水車薪,也要圖個問心無愧,至少也要對得起山東科技大學志愿者的身份。于是,徐永偉等13名志愿者自發(fā)資助仁布縣的大學生羅布家每月500元,以緩解其經(jīng)濟壓力。一個家庭,還勉強可以資助,可仁布縣中小學千余人又該何去何從?
徐永偉決定向母校求助。
為“請求”成立團隊
收到求助函的第一時間,我校團委立即做出援助決定,2014年11月,我?!靶÷萏枴睂谠啬季鑸F隊隨即成立。為了更好地了解當時“小螺號”的援助情況和藏區(qū)孩子們的情況,記者幾經(jīng)周折,聯(lián)系到了當時在仁布縣中小學負責與我校 “小螺號”項目對接的孫德謙。
他告訴記者,2014年,仁布縣小學可謂困難重重。一方面物資極為匱乏,礙于自然和人力原因,學生用水極為困難;另一方面,學校教育資源也非常匱乏,設(shè)施勉強達到內(nèi)地九十年代初的設(shè)施水平,漢語教師更是少得可憐;再者,學生情況也不容樂觀,在僅百余人的校園里就有7個孤兒,35個單親家庭。
2014年11月,圍繞對口援助仁布縣中小學的宗旨,我校“小螺號”援藏募捐團隊緊鑼密鼓地開展了一系列募捐活動。活動涵蓋了全校十七個學院以及附近的中小學,共計近萬名學生參與,捐獻衣物1945件、各類書籍2795本、學習用具525件、體育用品38件、玩具19件,并在第一時間寄往西藏。與此同時,其他高校及社會各界也都陸續(xù)行動起來,在我校以及社會各界的援助下,仁布縣中小學不僅建起了新的教學樓,配備了新的教學設(shè)施,學生的精神面貌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而這,就是一封求助函的功效。
志愿者有付出,也收獲了溫暖。提及藏區(qū)學生,一名志愿者最難忘的就是一個蘋果。“我記得有一位叫旦增的孩子,學習不太好,但很懂事,受到援助后更是勤勉,仁布縣取水困難,每次他都會帶小伙伴來幫忙。有一次更是省下了自己的飯錢給我們幾個支教老師每人買了一個蘋果。仁布縣本身就是窮鄉(xiāng)僻壤,水果更是稀奇,也不知道孩子們買一次蘋果花的錢,到底攢了多久?!?/span>
征途漫漫 不忘初心
自2014年創(chuàng)辦以來,三年間,“小螺號”的樂章里從來少不了感動,也從來不缺苦澀。
創(chuàng)立之初,盡管校團委對這個公益團隊的成長進行了小心翼翼地呵護與鼓勵,但不熟悉募捐的志愿者也是空有熱血,缺少方法。他們遇到過冷嘲,也遭到過白眼。距離學校近十公里的家佳源,這里人流量大,募捐的成功率也會相對大很多。可即使在這里,志愿者們也免不了碰一鼻子灰。“你們是騙人的吧!”“哪有這么多地方要捐款!”“光靠我們捐款,當?shù)卣还軉?,肯定是假的!”“我看你們在這里溜達好久了,我又沒錢,你們找別人去”……這樣的話,志愿者王濤不是第一次聽了,“傳單被人隨手丟,‘熱臉貼別人冷屁股’都是家常便飯。但奔走呼號就是我們唯一所能做的事情。”
盡管遇到過很多誤解和冷漠,但更讓志愿者銘記的還是好心人的善舉。“在去年的一次募捐過程中,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奶奶主動走到我們的捐款箱前,一邊跟我們講‘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一邊從那裹得里三層外三層的紙包里拿出了一張十元鈔票投到箱中?!碧峒澳莻€顫巍巍的老奶奶,志愿者劉麗媛感慨萬千,“起初我們發(fā)覺紙包里一共只有十幾元錢,不想讓奶奶破費,想幫奶奶墊上,但終歸耐不住奶奶的執(zhí)拗?!?/span>
就這樣,“小螺號”一步步成長起來,而對于“小螺號”的命名,也別有一番寓意?!爸匀 ÷萏枴@個名字,是想借螺紋和號角表現(xiàn)志愿服務(wù)的精神——細細的螺紋是細膩的愛心,聲聲的號角喚起心底的熱情?!贝髮W生志愿者聯(lián)合會副主席聶飛回憶道,“‘小螺號’的花紋是由一點開始,不斷螺旋構(gòu)成的,寓示著我們的志愿服務(wù)工作雖然都是從微小的地方著手,但只要堅持初心,持之以恒便可以積跬步而至千里。它是志愿者的集結(jié)號,吹響志愿活動前的鳴奏,吹響志愿活動中的進行曲,更吹響活動舉辦成功的歡奏曲。”
吹響小螺號 繼續(xù)向前行
時至今日,三載春秋,“小螺號”響了又響,高原的物資換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也換了一屆又一屆,不變的,唯有志愿服務(wù)的點滴善意。
“三年以來,我們開展‘小螺號’對口援藏募捐活動近十次,所集善款均用于購置仁布縣中小學圖書和教學用具?!敝驹刚呃顦鋲呀榻B,“我們所開展的募捐活動,從不只局限于籌集善款,舊衣物、圖書甚至是塑料瓶、快遞盒都在我們的募捐范圍。今后還要繼續(xù)發(fā)揚這樣的傳統(tǒng),讓同學們了解到善良本身就是點滴的小事?!?/span>
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才能幫助到更多的人,這不僅僅是“小螺號”日后進一步成長的目標,也是志愿服務(wù)活動的原則。志愿者竇若彤告訴記者,“如今線上支付的迅猛發(fā)展,大部分市民出門都只會帶一部手機,這就使很多想要募捐的好心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后,我們可以考慮申請一個公共的支付寶賬號或者微信賬號,這將會使捐款更加方便便捷,也順應時代的潮流?!倍驹刚唔n卓表示,除了物資,今后還應該聯(lián)合附近的小學給他們寫賀卡,做一些小手工,讓孩子們相信有人愛他們,有和他們年齡相仿的人關(guān)注著他們,增加與他們精神上的交流。
三年以來,“小螺號”共募集資金近60000元,捐贈圖書14000余本,文體用品2000余件、衣物2000余件,全部捐給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市仁布縣中小學購置學生用品。日后,在校團委的指導下,大學生志愿者聯(lián)合會還將繼續(xù)發(fā)揚志愿服務(wù)精神,擴大“小螺號”的對口援助范圍,進一步將“小螺號”打造成我校品牌志愿服務(wù)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