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師德問題,直接取消競聘資格”“讓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脫穎而出”“引導教師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特點、能發(fā)揮自身特長的崗位”……
一項項舉措穩(wěn)步實施,山東科技大學校園里氤氳著一股股改革洪流。
教師第四聘期崗位管理及評價考核相關制度陸續(xù)出臺,描繪了新時代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藍圖,吹響了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集結號。
“崗位晉升曾經讓不少教師感到頭疼,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這次崗位設置改革打破了‘論資排輩’,樹立了教書育人、業(yè)績優(yōu)先的鮮明導向,老師們有了盼頭,極大激發(fā)了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毙碌母母镂募雠_,讓很多教師得出這樣的體會。
聽意見抓重點 起草方案堅持實事求是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等六部門發(fā)布《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了深化高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學校的專業(yè)技術崗位聘任制度雖經不斷改革,但仍存在破除“五唯”頑瘴痼疾不徹底、教師崗位類型分類不明顯、評價標準科學性不足等問題,制約著學校人才隊伍建設。
副校長張建表示,在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中,學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決策部署和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根據學校發(fā)展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按照立德樹人、實績貢獻、分類實施、統(tǒng)籌兼顧等原則,扎實推動教師崗位聘任制度改革落地見效。
當前教師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按照上級要求,健全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激發(fā)教師隊伍創(chuàng)新活力?人事處圍繞學校新發(fā)展階段的目標任務以及專業(yè)技術崗位聘任制度中的重點難點及突出問題,提前進行全面調研,聽取意見、起草方案。
2022年3月16日,學校正式啟動第四聘期聘任制度改革,并針對有關文件開展征求意見工作。
對外學習調研,對內廣泛征求意見。
人事處處長諸葛福民介紹:“為切實做好聘期制度制訂和修訂工作,人事處廣泛調研省內外兄弟高校做法,就工作過程遇到的政策疑惑,多次請示和咨詢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上級主管部門,并將制度文件的初稿提請上級部門給予指導?!?/p>
針對要修改或制定的制度,學校在全校范圍內組織教職工進行了兩輪大范圍征求意見工作,召開了各類座談會10余次。當面聽取學院主要負責人對文件的修改意見,組織80余名優(yōu)秀教師談意見、提建議,并對全校教職工提出的3000余條意見或建議進行逐條整理分析,做到能吸收盡吸收。針對個別意見,加強與有關單位直接溝通,積極回應教師反映的新聘期考核任務重、指標高、晉升壓力大等擔心與關切。
修訂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事關每一位教師的切身利益,學校提出部分政策設置過渡期等措施,穩(wěn)步推進各項改革,達到既符合學校發(fā)展目標要求,又回應教職工的關切。
崗位管理涉及管理、專技、工勤三類崗位,在改革過程中,將專業(yè)技術崗位作為重點,教師崗位更是重中之重。對專業(yè)技術崗位設置、職責、評聘辦法做了修改和優(yōu)化,制定了教學、科研等三類業(yè)績分類評價標準,為學校人才引進、專業(yè)技術崗位聘任、考核和績效工資提供基礎性管理制度。
用好評價“指揮棒” 堅持師德師風為首
師德師風一直是廣受社會關注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p>
“學校將師德師風作為首要標準,實行師德師風問題‘一票否決’?!敝T葛福民這樣說。
在推進教師聘期改革過程中,持續(xù)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堅持把良好的師德作為崗位聘任的前提條件。
在競聘資格方面,“政治思想素質好,遵紀守法,遵守師德師風規(guī)范”是基本要求,對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通過個人述職、民主測評等方式,注重聽取群眾意見,堅持從教學、科研、服務等日常工作中準確把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表現,把熱愛祖國、品行端正、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學術操守和創(chuàng)新、進取、奉獻精神等納入人才評價體系,師德師風表現成為綜合評價中的決定性因素。
在評聘環(huán)節(jié)方面,設置考核組考核程序,對單位推薦組推薦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業(yè)務能力、工作實績和素質表現等進行考核,申報人如存在師德問題,將直接取消競聘資格,師德表現真正成為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嚴把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能力雙重考察,確保教師素質過硬。
改革分類評價 遵循人才成長規(guī)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在2020年發(fā)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完善評價標準、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成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方向。
上級文件指出,要遵循人才成長規(guī)律,分類建立體現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科學客觀公正評價人才。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學校結合教師差異化發(fā)展需要,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等教師崗位類型,建立崗位類型動態(tài)調整機制,充分考慮不同崗位的學科特征、學術成長規(guī)律等因素,對不同學科的崗位按學科特點和實際情況設置客觀合理的評價條件,分類評價教師的學術貢獻、社會貢獻以及服務人才培養(yǎng)情況。教師在聘期續(xù)聘或崗位競聘時,可以選擇符合自身特點、最能發(fā)揮自身特長、最能激發(fā)自身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崗位類型,聘期考核時按照選定的崗位類型完成聘期目標任務,支持教師在所選崗位上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實現“人事相宜、人適其事、事得其人”。第四聘期續(xù)聘專業(yè)技術崗位2439人,全校教師選擇教學為主型崗位的約占40%,教學科研型的約占60%。
在評聘業(yè)務條件方面,針對不同崗位類型、不同學科的評價重點和評價導向,建立分類評價機制,制定涵蓋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成果轉化與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高質量評聘條件,確保評價標準科學設置。強化二級教學單位在教師崗位聘用工作中的自主性,在不低于學校最低標準和要求的情況下,各教學單位根據學科特點、發(fā)展現狀、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劃等內容,分類型、分等級自主制定完善本單位的評聘業(yè)務條件,不搞評價標準“一刀切”。
實行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分類制定與崗位類型、學科及崗位等級相匹配的崗位職責和業(yè)績要求。根據學科發(fā)展不平衡、學科領域性質各異、學科成長規(guī)律不同的情況,實行“統(tǒng)一”與“多元”的考核標準。學校根據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的目標任務,對教學、科研等工作職責的質量和數量制定了基本標準,各學院在不低于學校制定的基本標準前提下,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可提出更高業(yè)績要求,增強考核評價的導向性與針對性,實現學??傮w目標與各學院、各學科主動性的協(xié)同發(fā)展。
不拘一格 讓教師各顯其能
人才評價機制擔任的就是“伯樂”的角色。如何深入實施評價機制改革,構建公正合理的評價環(huán)境,使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脫穎而出、挑起大梁?學校在深化改革中提出了“優(yōu)化評價機制,鼓勵拔尖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導向。
如何打破“唯論文”,在“破五唯”中邁出堅實一步?學校聘期改革實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注重質量和貢獻,推動人才評價由“量化導向”向“質量導向”轉變,將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顯示度的學術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據,引導教師潛心研究,突出質量,不唯數量。進一步拓寬代表性成果評價內容,引導教師產出多元化的高水平成果,不限定評價成果具體形式。不斷完善同行評議方式,優(yōu)化崗位晉升外審制度,對標本學科領域發(fā)展、國內外綜合水平等情況,客觀、公正地評價成果的原創(chuàng)性、引領性、突破性。
人事處副處長閆函表示:“今年崗位評聘中,首次使用學校建立的包含國內高水平大學相關學科的外審專家?guī)斐槿⊥鈱弻<?,不再定向打包委托給個別大學進行外審,擴大了外審專家的選擇范圍,實現了對學科專業(yè)評價的精準化。”
如何打破“唯資歷”傾向,在“破五唯”中脫虛向實?聘期考核相關制度深化改革,以實績、貢獻、質量為導向,拓展青年人才事業(yè)發(fā)展空間,促使青年拔尖學者能夠脫穎而出,落實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設置正常評聘與特殊聘用相結合的崗位晉升渠道,除正常聘任渠道外,暢通基于“業(yè)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的綠色通道,使過去因資歷、課題、論文等“不夠條件”的教師各顯其能。
據了解,學校實行的“直聘制”,明確指出——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事業(yè)發(fā)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教師,可申請直接聘任到相應崗位,不受學歷、年限等限制,符合條件的講師也可以聘任正教授。2022年通過“直聘制”共聘任教授4人、副教授12人,激勵了教師出更多高質量成果,作更大社會貢獻。
除了師德為先、分類考核、鼓勵拔尖,新出臺的聘期制度進一步將教書育人作為人才評價的核心內容,加大激勵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措施,為教學風格特色鮮明、教學效果優(yōu)秀、示范引領作用明顯、深受學生歡迎的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學為主型教師,設立了“教學骨干”聘任渠道,今年有4位老師通過該渠道被聘任到相應崗位。教師更加主動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積極研究教學方法,2022年在山東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有5名教師獲一等獎,實現新突破;在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中,1人獲全國二等獎。
在“破五唯”中提出扭轉“唯論文”的不科學評價導向,不看重論文數量,更看重論文質量,引導教師將“四個服務”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樹立圍繞學校辦學定位,堅持服務國家需求和注重實際貢獻的評價導向。鼓勵原始創(chuàng)新和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引導教師主動服務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推進科教結合,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制度改革激發(fā)科研新動能,學校2022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97項,與上年相比面上項目立項數量增幅66.7%、獲批直接經費增幅47.5%;2022年度申報山東省科技獎勵47項,申報數量位居省屬高校第一??萍汲晒a出快速提升,大額合同快速增加,今年前9個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合同經費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高層次人才數量質量雙躍升,2022年新增各類國家級人才6人,省部級人才23人,數量位居省屬高校首位。
注重團隊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提倡團隊合作取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可以用于個人考核,為學校加強有組織科研提供有力支持,提升高水平團隊服務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動力與熱情。
減少頻繁考核評價、鼓勵教師潛心科研,綜合評價教師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或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一項項細則的出臺,為教師隊伍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聘期制度改革,共出臺正式文件5件,新制定“直聘制”、“教學骨干”、專職科研系列、各輔助系列等業(yè)務條件以及修訂教授三級崗位等聘任業(yè)務條件18個。6月16日啟動第四聘期2022年專業(yè)技術崗位補缺競聘工作,共聘任專業(yè)技術人員355人。
讓教師深刻感受到學?!鞍亵礌幜鳌⑶Х偘l(fā)”的工作氛圍,促進“不拘一格出人才”的局面,是聘期改革的初衷,也是隊伍建設的目的。學校本次聘任制度改革,正牢牢把握高校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和工作特點,把改革嵌入人心、把實績刻為標桿,為學校改革發(fā)展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保障。(記者:任波)